“灵活用工”迎来爆发期 现在上车还来得及!(灵活用工方案)

“灵活用工”迎来爆发期 现在上车还来得及!(灵活用工方案)

灵活用工无疑是近两年"互联网+人力资源"最火的话题,也是企服领域投资人紧跟的"风口"。灵活用工起源自美国,成熟于发达国家,它出现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早在2012~2016年期间,国内就开始陆续有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模式了,而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后疫情时代,近两年更是进入了爆发期。
企业用工、就业者择业需求的改变促使用工转型受人口老龄化和二胎大潮的影响,不能按照传统全职方式上班的人群数量增多,对于这类无法正常考勤上班人群来说,灵活用工模式无疑是很好的机会,以零工兼职方式补充收入,提高就业率。同时,90后、00后成为就业人群主力军,在物质丰富、信息传播更加扁平化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技能更加多元化,思想更偏重自由和自我,愿意选择更为自由灵活的方式来工作。从企业角度看,人工成本高、用工风险高、社保和个税负担重、员工管理成本高一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传统用工模式不再适用现代企业发展,企业进行用工转型是必然的趋势。
社会变革是灵活用工模式的引擎
数字化、网络化大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生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型工作形式逐渐形成。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劳动者从“单位人”到“平台人”的转变,已是人力资源市场不可扭转的趋势。工作网络化、就业灵活化、企业平台化的新业态是大势所趋,而灵活用工就是市场趋势下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降低成本、合规经营的一剂良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客观上促进了灵活用工的发展,而灵活用工真正走向大众视野是在2020疫情时代,尤其在2021年开始进入转型灵活用工的高峰期。灵活用工在疫情造成的危机中“破土”而出有统计显示,疫情导致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工时减少14%,相当于4亿个全职工作岗位的损失。但危机中又经常同时孕育着先机,在疫情冲击下新事物大量涌现,比如灵活用工这一新兴用工模式。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灵活用工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弹性就业、零工经济、居家办公、共享员工等新型用工方式大量涌现,有效解决了阶段性用工难、复工难问题。2020年的疫情或将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成为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和传统就业的分界线,是灵活用工模式进入发展爆发期的转折点。
国家政策为新兴用工模式保驾护航
国家对于灵活用工模式是明确的支持态度,国家和地区发布的各项政策充当了保驾护航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给采用或想转型这一新兴用工模式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强调要支持建立灵活就业、“共享用工”服务平台,提供线上职业培训、灵活就业供需对接等就业服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李总理就就业形势答记者问,提出新业态蓬勃发展,零工经济大概能够容纳2亿人的就业,不仅是扶持,更需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的政策。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多措并举增加岗位。会议上李总理强调:“要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还特别指出“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灵活用工”未来十年将进入爆发期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速度比起美国日本会更快,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从“人才为我所有”到“人才为我所用”的灵活用工或将成为企业用工常态,灵活用工也将成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最大产业,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在2020年预估已达到6480亿,预测到2025年,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也已达2亿多人,预计到2036年中国将有多达4亿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新经济新业态下,灵活用工不仅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或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更将成为企业新型用工模式的新常态!
各行各业的企业不仅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而且应该充分了解灵活用工这一新兴用工模式,借助专业灵活用工平台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快速又安全的实现用工转型。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