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企业生存的“捷径”,灵活用工方案(灵活用工什么意思)
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共享员工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企业在困难中提高了“明灯”,像我们熟知的盒马、西贝都是采用共享员工的形式来应对当前的疫情。一时之间,共享员工这种模式在企业当中流传开来。其实,共享员工也是灵活用工领域下的一种。下面京灵财税小编就具体给大家讲讲。
<p
何为“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的本质是对社会零散、碎片化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其概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延续至今。宏观意义的灵活用工,是指除直接与用工方签订劳动合同以外的其它所有用工形式,普遍应用的就是劳务派遣、岗位外包等:需求方将需求外包给灵活用工服务商(平台),平台再去寻找符合岗位要求的个人。
而狭义的灵活用工,主要是指受共享新经济形态影响下的那些非雇佣关系下的合作形式,比如自由职业者、个体合作等,这类合作不适用于《劳动法》,而是一种合作协议,个人与平台结算属于领取“服务费”或者“报酬”,而非“薪酬”,因为在法律意义上, 薪酬只能代指来自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的稳定性报酬。
目前的灵活用工行业主要由三种类型企业组成:第一类是传统的人力资源型公司;第二类是人力SAAS型企业,他们为各行业的B端用户提供人力解决方案,提供招聘、培训、排班管理、社保代缴、薪资结算、商业保险等全流程服务;第三类是纯技术平台型企业,为灵活用工供应链提供技术工具。
企业在灵活用工的模式下应该如何合理的核算用人成本?
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加班成本
员工加班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可是非常昂贵的,企业确定核心员工的合适数量,以及增加或减少与灵活用工的人员配备,应该将大多数的加班京灵财税需求情况排除在外。
2、人员储备
如果你的核心员工越多,固定用工成本必定就会过高了。大部分非重复性或季节性、临时性的工作应该交由灵活用工的劳动力来完成,而非核心员工。
3、运营费用
很多企业对固定员工的招聘成本都会加以控制,同时对灵活用工会也有相对的预算。
对于既需要增加劳动人员,又因对固定员工人数有限制的公司,最好的方式是在有岗位需求的时候,不直接将他招聘进来,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招聘。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发布相关的服务需求订单,就业者接取订单并执行完毕后,用人单位向符合要求的就业者发放佣金酬劳。
灵活用工是2021年企业应对疫情的一种灵活化的用工方式,不同时期企业采取的用工模式不同,希望大家不要混淆。
好了,关于灵活用工的知识小编就为大家分享这么多,希望大家喜欢。想知道更多关于灵活用工的知识,请关注京灵财税。